第一百四十四章:迎刃而解 (19)
關燈
小
中
大
當年的太祖高皇帝之所以建立學宮,用意十分明顯,因為讀書人若是死讀書,即便是高中了,做了官,對朝廷又有什麽用處呢?
能寫出好文章,能通讀四書五經,只能證明你擁有一個不錯的記憶力,也有刻苦讀書的精神,能從這千軍萬馬之中脫穎而出,也證明你是個聰明絕頂之人。
可是……這也不可避免使你成為一個只懂得讀書的書呆子。
正因為如此,太祖高皇帝看到了這個弊端,於是開建學宮,令年紀較輕,想要繼續參加會試的舉人進入學宮,學習的,是經世之道。
所謂經世之道,除了經史的旁征博引,比如這史上,發生了什麽災難,當時朝廷如何解決,最後拿出來討論,來議論這個解決方法的得失。
又或者是一些天時地理的知識,天時地理,對這個時代是極重要的,某個州府,可能因為一場大雨,便要喪失一年的收成,這是何其可怕的事。
經世之學,是學宮裏是最看重的,因此,這裏所強調的,乃是君子六藝。
而這君子六藝之中,包囊萬千,禮、樂、禦、射、書、數。
這禮樂倒也罷了,這是四書五經的內容,所謂讀書明禮,這是基礎,將來會試,是必考的。
而這樂,其實並非只是讓你愉快的玩音樂,不過是陶冶情操而已,讓你有一點情調,別像木頭一樣。
禦本是駕車,可隨著戰車已被淘汰,實則卻是讓你學會騎馬,至於射,便是射箭。
禦射的本質,其實就是讓你能夠強身健體,一副好的身體,總是有幫助一些。
至於書和數,自不必提。
這君子藝,對於會試來說,頗為要緊,卻也未必完全要緊,因為會試所側重的,乃是時文,所謂時文,便是讓你為朝廷獻計獻策,而這六藝只要不落下太多的後腿,就大有希望了。
今日這先生,講的便是農時,滔滔不絕地足足講了半個時辰,陳凱之用心記下,做了筆記。
等到了下午,文昌院裏的數百舉人便哀嚎起來,陳凱之對這樣的學習覺得頗為新鮮,漸漸開始融入進學宮的學習中。
他見人人一臉郁悶的樣子,忍不住問身邊的一個同窗:“下午學的是什麽,何以一個個愁眉苦臉?”
此人和陳凱之挨得近,叫鄭彥,年紀比陳凱之大了不少,頜下早蓄了山羊胡子,其實他早就註意著陳凱之了,這可是讓周教導吃癟的人啊。
一開始,還以為定是一個狂生,可漸漸的觀察,卻發現陳凱之尋常的讀書人並沒有什麽不同,雖是器宇軒昂,面上的表情卻是普通,神色很是平和,先生講課時,他總是全神貫註的。
鄭彥唉聲嘆氣地說道:“下午學的便是箭術,文昌院這兒沒有箭術的先生,因此需去弘武院校場學習。”
他露出猶豫的樣子:“這弘武院的武生,是最令人生厭的,平時我們和他們井水不犯河水,可遇到了這樣的機會,他們總不免要借機收拾我們一番。”
大陳有文武進士之說,不過天下承平日久,漸漸和所有上一世的王朝一樣,朝廷開始重文輕武起來。
在許多人眼裏,武進士自是低人一等。也正因為如此,文武舉人之間,也不免相互瞧不起。
對於文舉人來說,所謂的箭術,其實不過是強身健體罷了,未來的考試重心還是文試,不過大多數讀書人身子孱弱,學宮也自然延續了五百年前的傳統。
文武之爭,其實何止是那朝堂上,便是在這學宮中,又何嘗不是如此?
陳凱之心裏了然,卻是笑道:“這大中午了,這午飯到哪兒去吃?”
鄭彥驚訝地看著他道:“正午?正午只是用一些茶點而已,莫非陳學弟沒有帶點心來?”
臥槽……陳凱之有點發懵了。
鄭彥這才笑道:“你不知了吧,學宮的一切規矩,都源自太祖高皇帝的聖諭,且早已立下遺詔,一字都不得更改,便連這茶點之說,也是太祖高皇帝定下來的。罷了,你若是沒有,便吃我的吧。”
他對陳凱之的印象還算挺好,說罷,便也不客氣,直接取出了一個小包袱,層層撥開,裏頭是荷葉包成的桂花糕,取出一塊分給陳凱之。
陳凱之連聲道謝地接了。
而這時候,陳凱之方才知道,為何這學宮裏會有君子六藝之類秦漢風格的教學方式,還有許多莫名其妙的規矩了。
敢情太祖高皇帝生怕後世的子孫改弦更張,索性定下了鐵律啊。
就說這茶點吧,在秦漢的時候,絕大多數人都只吃兩頓飯的,只有早飯和晚飯之說,因此那時候來上學的人,大多是早上吃飽了,方才出去務工務農,到天黑了,才回來。
這便是所謂的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。
可時代總是會變化,至少大陳的生產力是發展了的,於是這種發展,使生活習慣也開始改變了,於是許多人早上只吃早點,卻改為了正午和傍晚吃晚飯,這便是一日三餐。
唯獨在這裏,因為太祖高皇帝的鐵律,卻依舊還保持著數百年前的生活習慣。
陳凱之心裏不禁想,這個太祖高皇帝,倒是真的不簡單,心裏雖這樣想,心思很快就放在了手裏的桂花糕上頭。
狼吞虎咽地吃了,肚子卻是還沒有任何的飽感,這一塊桂花糕不吃還好,吃過之後,反而愈發的餓了。
他便幹坐在這裏,不好再索要了。
倒是隔壁座位的幾人擠眉弄眼,顯是方才也聽到了陳凱之和鄭彥的對談,再看陳凱之低頭要讀書的樣子,心裏邊了然了。
有人推了一個蒸餅來,道:“陳學弟,我這兒多了一塊蒸餅,你吃。”
陳凱之擡眸,卻見是前座的一個舉人,年紀三旬,陳凱之對他有點印象,是個不茍言笑之人。
陳凱之忙道謝,也不跟餓著的肚子做對抗了,便撿起吃起來。
其他人也不客氣,紛紛解囊,這個道:“這是我娘子做的烙餅,你吃了罷。”
“這是……”
咦,自己竟有這樣的好人緣?
這是將自己當做吃貨啊。
陳凱之哭笑不得,這時肚中實在是餓,又不得不一一道謝。
而接下來,倒像是表演的時間,因為這堆積如山的糕點,陳凱之一個個吃了,一開始,大家還以為自己是熱情過份,這位陳學弟,肯定吃了幾塊便飽了。
誰料七八塊下去,陳凱之很尷尬地繼續吃,連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。
他飯量很大,一方面是年輕,另一方面或許是學習《文昌圖》的緣故。
這案上小山一般的食物,竟是被他一掃而空,眾人皆是咋舌。
那鄭彥哭笑不得地道:“陳學弟,令尊要養你,肯定很辛苦吧。”
陳凱之籲了口氣,打了個飽嗝,總算是飽了:“家父已經過世了。”
鄭彥面色微微一怔,顯然沒想到的樣子,回過神來,一臉歉意地說道:“哎,實在抱歉得很。”
“這沒什麽。”陳凱之搖搖頭。
有了這蹭飯之恩,陳凱之很快便和學裏的人打成了一片,其實鄭彥這些人,是驚訝於陳凱之昨日令周教導吃癟的事,可漸漸發現陳凱之這個人頗好相處,也就漸漸願意和陳凱之打交道了。
陳凱之本就是個善於融入群體的人,何況和同窗之間,也沒有太大的利益沖突,掐頭去尾地說了一些昨日發生的事,卻絕不說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算計,眾人聽得過癮,都笑那周壁運氣太壞。
等到鐘聲響起,鄭彥道:“午課要開始了。”
接著,眾人紛紛動身出了文昌院,個個一副不情不願的樣子,卻是浩浩蕩蕩地往弘武院去。
這弘武院占地比文昌院還大一些,一旦進入,便可感受到它的雄偉,其中最大的便是校場。
一群武舉人,正騎著馬,在這校場中奔騰,一個個雄姿英發,在陽光下的照耀下,他們恣意、瀟灑。遠遠地看到文昌院的“書呆子”們來了,便呼嘯著勒馬而來,一起發出大笑。
為首的人,一身勁裝,顯得英武不凡,他騎術精湛,如惡作劇一般,直接沖到了文昌院讀書人面前的半丈之地。
那走在前的舉人,還以為這馬要直接撞來,驚得發出了尖叫,結果此人卻是硬生生地將馬勒住,隨即,身後的武舉人又一齊發出大笑起來,這笑,顯然是帶著嘲諷的。
呃……這下尷尬了。
陳凱之看著那走在前頭不爭氣的同窗,不禁汗顏,對方怎麽敢撞你呢,你怕什麽?簡直是膽小如鼠,又沒腦子呀。
哎……
後隊的同窗,都朝那武舉人怒目而視。
欺人太甚了,每次都這樣戲弄他們。
那為首的武舉人大笑過後,便下了馬,眉色飛舞地看著驚住的文舉人,陰陽怪氣地道:“這不是張昌嗎?張舉人,得罪,得罪,沒有嚇著你吧。”
“你……你……”張昌氣得發抖,卻是無可奈何,不敢招惹他啊,顯然是怕又被對方捉弄。
這時,卻有一人飛馬而來,厲聲道:“楊逍,不得無禮。”
原來這武舉人叫楊逍!
這楊逍回頭一看,一見是先生來了,忙咋舌,然後乖乖地道:“是。”
說罷,連忙牽著馬,和一幹武舉人一哄而散。
這先生看了陳凱之他們這些文舉人一眼,便板著臉道:“到靶場去,練箭。”
所謂的靶場,便是馬場旁開辟的一處射擊場,眾人便先後進入房舍裏取了弓。
陳凱之隨著人流進去,見這裏陳列著無數保養好了的弓,大小不一,甚至有那牛筋一般的大弓,半人之高,顯然尋常氣力是拉不開的。
同窗們倒是很識趣,紛紛撿的都是小弓。
那先生只背著手,站在一旁似笑非笑地看著,陳凱之能感覺到,這位先生對文舉人,多少也有些瞧不起。
等輪到陳凱之選弓的時候,他瞥了那先生一眼,卻還是隨大流取了一柄小弓,這弓分量很輕,用材也是簡易,握在手裏,沒有絲毫的質感。
取了弓,又取了一壺箭矢,眾人轟然出了箭樓,直接到了靶場。
這先生徐步而來,只是他手裏,卻提著一張拓木所制的長弓,那牛筋拉起的弓弦繃得很直。
只見他信步走到了眾生面前,道:“爾等既來學弓,這弓箭的射法,老夫已經講授過許多次了,不過據說此次文昌院又來了一批新的舉人,老夫還是再講授一次吧。”
他顯得有些沒有耐心,其實這倒可以理解,畢竟任誰都知道,文舉人學弓,只是想要應付一下,將來會試雖也是考,可並非是重點,許多人學起來也是敷衍,就算有認真學弓的,潛力也是有限。
先生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來,陳凱之在人群中用心地聽著,等這先生講完了,方才親自引箭、拉弦,隨即搭箭。
他站好步子,雙目微微一沈,口裏道:“看好了。”
了字落下,那拉滿的牛筋弓弦頓時松開,長箭便如流星一般,在天空劃過完美的小弧,下一刻,嗒的一聲,直沒靶心。
隨即,這先生將弓放下,後退了幾步,目光掃視著這些文舉人讚嘆的樣子,便木然地道:“你們來練吧。”
同窗們便只好舉了小弓,一個個到了靶前,也學著這先生的樣子,只是這小弓的力道很輕,可是要拉滿,卻依然費力。
一個個額上冷汗淋淋的,好不容易彎弓搭箭,等松了弦,這箭矢要嘛軟噠噠地射出去,落地時,距離靶子甚遠,也有的倒是射得遠,卻連靶子都沒有摸到,也有一些較為優秀的,勉強中了靶子,頓時喜上眉梢。
那先生似乎都懶得看文舉人們的練習了,似乎覺得很沒意思,顯得眼神渙散,雖是看向靶場,卻不知在想些什麽。
終於輪到了陳凱之,陳凱之提弓上前,深吸一口氣,他看著靶子,這靶子清晰而見,他的目力,自是無人能及的,而射箭,對目力的要求極高,若是一個人連靶子都看不中,還談什麽射箭?
而這遠在數十丈外的靶子,不但清晰可見,便連那紅心上的小點,竟也清晰無比。
他深吸一口氣,回想著那先生的教導,徐徐地從箭壺中抽出箭矢,隨即開始拉弓。
這是小弓,雖是許多人拉起來大費周章,可是陳凱之一點都不費氣力,甚至陳凱之拉弓時還生怕自己力道用得過份,會將這弓弦拉斷了。
他全神貫註地看著遠處,仿佛感覺到了那對面靶子的紅心處與自己的箭簇似形成了一條線。
甚至……陳凱之有一種奇妙的感覺,他竟隱隱覺得,自己和對面的紅心,仿佛有一種感應一般,似乎是因為體內氣息的緣故,自己的觀感太靈敏了,靈敏到了可怕的地步,以至於竟能做出準確的預判。
“算了,還是別太招搖為好。”陳凱之眼角的餘光看到了那先生擡眸看來,不過只是不屑地瞟了一眼後,便又匆匆地別到了一邊。
陳凱之不想出什麽大風頭,這箭術的功課,畢竟不是重中之重,若是第一次在此射箭,便直接射中紅心,未必是什麽好事。
他嘴角微微勾起一笑,松弦。
箭矢如流星一般,破空而出,隨即,貫穿了靶子的邊緣。
堪堪合格。
而事實上,陳凱之擡眸看了自己的成績,大為滿意,因為自己所要射的,恰恰是自己所要達到的效果。
可即便是中了靶,也引起了不少同窗嘖嘖稱奇的歡呼,以至於連那先生也不禁看過來,覺得奇怪的樣子。
陳凱之連忙收了弓箭,走到了人群中去,鄭彥等人早已興沖沖地湊上來:“陳學弟,你的箭術竟這樣厲害?”
很厲害嗎?
陳凱之哭笑不得,忙謙虛地道:“哪裏,哪裏,慚愧得很,想來是僥幸中的。”
其他人依舊射箭,照例成績慘不忍睹。
尤其是那些射了箭的人,一個個手臂像是脫力的樣子,氣喘籲籲地回來,口裏邊道:“這弓真是難拉開,哎,手快斷了。”
陳凱之也混在人群中,臉上繃著笑,也道:“是啊,是啊,方才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拉開,現在虎口還隱隱作痛。”
哎……跟著一群弱雞在一起……
陳凱之突然有一種想叛變投敵,跟著武舉人們愉快玩耍的心思。
那先生也是敷衍,看差不多了,也就直接下課,眾人像是如蒙大赦一般,便紛紛去還了弓,一副逃之夭夭之態。
一日的功課下來,陳凱之覺得很滿意,白日的農時,他記憶力好,早已記得一清二楚;至於午課,也令他覺得多了一些意外之喜,這《文昌圖》的功效,真是非凡啊。
須知射箭既也是會試的內容,雖不重要,可若是優秀,將來也是加分項,自己要做的,就是慢慢地在箭術課上,漸漸提高自己便可以了。
下學回到師兄的宅子,師兄還未回來,那老門子用濃重的鄉音咕噥了很久,陳凱之才知道,原來那位師兄雇的老婦,身子又不爽了。
話說,她身子不爽已經很多次了,不過她這樣的年紀,倒也情有可原。
只是晚飯還好,可以直接去街上買一些解決,可那堆積起來的衣物……
陳凱之無奈地搖搖頭,當年凱哥在金陵還是挺瀟灑的,衣服臟了,隔壁的不可描述的歌女們都肯幫襯,現在倒好,不得不要親自動手了……
他將自己和師兄的衣物都收拾了,到天井這兒打了水,便開始漿洗起來。
等師兄疲倦地回到家,正好看到陳凱之在晾著衣衫,臉一紅,就明白怎麽回事了。
他忙過來幫襯,好不容易做完了,他踟躕道:“不如去雇個粗使丫頭吧,師兄其實還攢了一些錢。”
陳凱之道:“我倒是有丫鬟的,不過那兩丫頭還在金陵,當初想著初來京師,自己還未落腳,帶上他們多有不便,就孑身一人來了,現在正好我修書回去,請人送他們來。”
鄧健頓時更覺得不好意思起來:“真是慚愧。”
陳凱之果真回到廂房,提筆修書給了荀家,大抵是讓荀家幫忙去王府尋那東山郡王殿下,兌現當初的承諾;除此之外,再去歌樓裏贖一個丫頭。
次日清晨,陳凱之如常的早起,先是去了車行寄信,而後便又去上學。
今日授課的,乃是掌院劉夢遠先生。
文昌院的讀書人顯然都有些畏懼他,他人一到,所有人都大氣不敢出。
劉夢遠輕飄飄地跪坐下後,一絲不茍的樣子道:“今日,講的乃是時文。”
他本就是穩重的性子,開始口若懸河地講述起來,這時文如何別出心裁,如何做題,如何寫出文章,如何迎合經濟之道。
某種意義,陳凱之是頗為鄙視劉先生的,因為在他看來,劉先生雖是有才,可這鴕鳥的性子,實在令他喜歡不起來,不過聽了他的課,陳凱之倒是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。
時文的文法,絕不是亂寫一氣,怎麽舒坦怎麽來。
這時代的文章,雖不似八股那般苛刻,卻也有它的“玄妙”。
他一字不漏地記下,待講得差不多了,陳凱之依然還在回憶著劉夢遠的話,竟是有些出神。
而此時,劉夢遠道:“今日,老夫便出個題,令你們來作答吧。”
他沈吟片刻,便道:“此題倒也平常,就以輕稅賦為題。”
他話音落下,許多人便開始苦思冥想起來。
劉夢遠往眾人臉上掃了一眼,目光最後落在了一個人的身上,道:“汪林,你來答。”
一個叫汪林的讀書人便站了起來,道:“宗師,學生以為,國家能夠長治久安,理應輕稅賦,輕稅賦,乃是國家之根本也……”
聽著汪林的長篇大論,劉夢遠依然板著臉。
這時文什麽最重要?
這一點劉夢遠是最清楚的,時文最重要之處就在於,它必須切合實際,又能耳目一新,想要高中,單憑這等觀點,實在太稀松平常了。
待此人講完了,他板著臉,道:“不過爾爾。”
那汪林露出慚愧之色。
劉夢遠又點了幾個人來答,不過回答,都是大同小異,沒什麽出彩之處。
其實,這也難怪,這種平常的題,不知考了多少次,來來去去,就這些回答,早已讓人生厭了。
劉夢遠顯得很是失望,他目光一掃,卻見新來的陳凱之正發著呆,不知在想著什麽。
劉夢遠更不悅了,便拉長臉道:“陳凱之。”
陳凱之依舊還在出神,坐在一旁的鄭彥忙捅了捅陳凱之,陳凱之這才回過神,茫然地看著無數雙眼睛看向自己。
劉夢遠顯得更不滿意,正色道:“陳凱之,你來答。”
陳凱之汗顏,踟躕了老半天,竟是答不上來。
劉夢遠既是失望,又是覺得可笑,你第一日上老夫的課,你竟神游了,虧得你還是金陵的解元!
他拿戒尺敲了敲身前的案牘,磕磕作響:“答!”
陳凱之皺著眉頭踟躕了老半天:“先生的題目是什麽?”
臥槽……
所有人都震驚地看著陳凱之。
宗師已經出了這麽久的題,也有這麽多人答過了,你陳凱之居然還不知道出了什麽題?
陳凱之發現眾人都看著自己,知道自己游神太久了,忙解釋道:“方才學生聽了宗師對時文的剖析,受益匪淺,不自覺的,在想這時文的事……學生萬死。”
“你……”
劉夢遠可不信,覺得這家夥不但是個刺頭,居然還如此頑劣,到了現在,還想狡辯,他沈著一張臉,厲聲道:“你……你站著,今日下學之後留堂!”
陳凱之無語,卻也知道師命不可違:“是。”
劉夢遠餘怒未消,雙眸瞪著陳凱之,慍色道:“這輕民賦,竟都不知道如何答,你……你真是……”
輕民賦?
這就是題嗎?
陳凱之想都不想,脫口而出:“學生可以試著來答一答。”
劉夢遠有一種想死的沖動,現在這家夥又要來答題了,還答個什麽,連課都不好好聽,難道還能有什麽高論?
“答什麽題……”
話還沒出口,陳凱之已經率先開口說道:“學生以為,這輕民賦,根本沒有道理。”
真是……語不驚人死不休啊。
鄭彥嚇得臉都變了,不斷地去掐陳凱之的腿,示意陳凱之這題答錯了。
其他人也都是面面相覷。
沒有道理啊。
這輕民賦,可是無數大儒提出來的啊。
多少人認為,輕民賦方才是國家長治久安之道。
陳學弟……被先生罰留堂就留堂吧,可你竟這麽答,也太喪心病狂了吧,這……這是作死啊。
先生等下一定絕對得抽你手心!
劉夢遠也是一呆,顯然陳凱之的奇談怪論,讓他木然了。
沒見過這樣的刺頭啊,你這也太猖狂了,前日整了周教導不說,現在收你進了文昌遠,你倒是好,上課神游,神游了倒也罷了,讓你留堂,你卻這樣答題,這題若是在科舉,只怕第一句就直接叛你滾蛋。
他正待要責罵。
陳凱之卻是一臉鎮定地徐徐道來:“之所以輕民賦沒有道理,在於要先明白,朝廷為何要征取賦稅。朝廷征取賦稅,在於賑災,賑災是什麽?是救民。也在於練兵,練兵在於什麽?在於保民。在於緝盜,緝盜又是為何呢?這是在於安民啊。何況還有修橋鋪路,推行教化,這樁樁種種,無一不是利民。”
劉夢遠呆住了。
因為他突然發現,陳凱之所說的,並不是沒有道理。
陳凱之完全不顧眾人驚愕的目光,從容淡定地接著說道。
“既然賦稅的意義,在於救民、保民、安民、利民,那麽為何朝廷不能征取賦稅呢?又為何,有人因為稅賦的多寡,而爭論的面紅耳赤呢?這是好事,可是唯獨,有人害怕朝廷加賦,大抵就在於,這本該用來安民保民的稅賦,結果卻挪作了他用,不能用到實際之處,反而被層層克扣,亦或者,被挪用去當做廟堂之上,某些人的享樂之用。”
“因此,人人都希望減輕賦稅,可是學生,卻不以為然。”
“問題的根子,不在於稅賦的多寡,而實際上,卻在於賦稅是否能夠取之於民、用之於民!”
取之於民,用之於民!
劉夢遠身軀一震,雙眸睜大,很是吃驚地看著陳凱之。
他從未聽說過這樣的高論,可事實上,此句一出,突然給他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。
看著陳凱之的雙眸裏滿是亮光,很期待陳凱之繼續答下去,相比於方才諸生的答案,這陳凱之的答案,不但讓人耳目一新,而且竟有一種……很奇妙的感覺,就仿佛陳凱之的話,突然讓他打開了一個新的大門。
陳凱之繼續道:“既然如此,那麽朝廷不在取之於民、用之於民方面下手,盡力使這賦稅用到該用的地方,卻是一味的減輕賦稅,這便是不負責任之舉,因為國家想要安定,就必須練兵,一旦災禍來臨,百姓們顛沛流離,朝廷就必須賑濟,陳舊的道路,需要修葺,百姓也需要教化,修建學堂。這些,無一不需要賦稅,減輕了賦稅,若是出現了邊患,朝廷不能盡安民之責,發生了災荒,朝廷想要賑濟,卻不可得,以至餓殍遍地,那麽,這到底是愛民還是害民呢?”
“賦稅的根本,不在於征,而在於用,一味的在征取多寡上做文章,以學生淺見,不如在用上做文章,朝廷理應將心思放在用上,如何使稅賦不至損耗,如何至稅賦不至貪占,又如何使它們用在該用的地方,才能做到利國利民,若是一味減輕,那麽要朝廷,要天下各州府又有什麽用呢?先生,這是學生的淺見,還望先生賜教。”
劉夢遠竟是呆住了,一臉的震驚。
陳凱之引用的,乃是後世的對稅的理解。
其實很簡單,減稅是沒有意義的,因為國家的職能需要發揮,一味的減稅,只會弱化國家的作用,而國家的職能一旦弱化,一旦災難來臨,或是國家受到侵略,甚至是道路的修建,農田水利設施的修築、醫療、教育,這些,都是需要錢的。
而國家不能生錢的,錢從哪裏來呢?
當然是稅,因此稅賦,幾乎是任何形式國家的根本。
正因為收稅乃是根本,那麽作為國家,應當做的該是如何稅賦用在刀刃上,因此才需要審計,需要監督,需要論證,但是……卻絕非是減稅。
劉夢遠呆呆地看著陳凱之,這一次,是他恍惚出神了。
他一開始覺得,陳凱之這是“奇談怪論”,可細細一思,竟是覺得有些恐懼,因為陳凱之的話,一丁點都沒有錯。
單憑這個回答,足以震驚四座,也足以讓人耳目一新,甚至……這還給人一種切合實際的感覺,這樣一想,竟發現果然那輕稅賦,確實有些不太實際了。
“先生?先生……”
劉夢遠老半天不吭聲,陳凱之心裏苦笑,低聲喚了他幾句。
這一次輪到劉夢遠茫然地回過神來,道:“你……你說什麽?”
陳凱之苦笑道:“先生,學生在問,先生以為如何?”
“啊……”劉夢遠想起來了,方才陳凱之在答題,而自己因為他的題答得太好,就和陳凱之所說的一樣,不自覺的,開始權衡起陳凱之答題的利弊,所以……
他頓時汗顏,凝視了陳凱之老半天,才繃著臉道:“這是你哪裏學來的道理?”
陳凱之總不能說,這是自己上輩子學來的吧,因此他淡淡笑道:“只是學生自己瞎琢磨出來的。”
劉夢遠又懵逼了。
因為這數百年來,大陳朝的大儒們,幾乎是統一的口徑,都是以減賦為主,在天下人的心裏,減賦便是愛民,這幾乎已經形成了定式,根本沒有人會往這取之於民、用之於民的上頭去想。
可陳凱之一番話,真是將劉夢遠點醒了啊,他甚至相信,若是陳凱之拿這個去跟別人說,只怕許多人也會點醒。
這……才是經濟之道啊。
經濟之道的本意,就是要切合實際,這數百年來,每一個人都高呼愛民減賦,可事實上,減賦當真對萬民有好處嗎?稅賦越來越少,朝廷所能開拓運河的能力越來越低,官兵的質量越來越差,每一次賑災,都是捉襟見肘,所謂的教化,流於形式,喊得倒是兇得很,可窮苦的人,又有幾個能讀書呢?
越是減賦,結果百姓們,哪裏得到過什麽實際的好處?河堤不修築,一個大水,便是數十上百萬百姓一年的收成毀於一旦,明明只是一河之隔,卻因為不曾修橋鋪路,結果兩岸的百姓,卻不得不繞了數十裏的路,才能到達彼岸。
前幾年,山越叛亂,朝廷倉促平叛,可只因為庫中的錢糧不足,竟還要向富戶告借,官兵的武備松弛,一場叛亂,足足持續了一年之久,死了多少軍民百姓?
劉夢遠終於深吸一口氣,吐出了一個字:“好。”
他目光炯炯,說了一個好,表達了自己對陳凱之答題的滿意。
接著,似乎他還意猶未盡,又道:“好,好啊。”
又連說兩個好,甚至他心裏認為,單憑這個論點,就足以靠一篇時文,震驚天下了。
呼……他忍不住道:“那麽,又該如何做到取之於民,用之於民呢?”
看著劉夢遠直直地盯著自己,一雙眼眸帶著明顯的期許,陳凱之心裏想笑,宗師這是沒玩沒了了。
他想了一下,便道:“想要徹底杜絕一切鋪張浪費,固然是不可能,可既然如此,朝廷的方向,理應是盡力去做,具體的方法,學生一介書生,哪裏敢大放厥詞?不過想來,朝廷若是順著這個思路,未必沒有解決的辦法。”
陳凱之這算是沒有給出實質的回答,但是劉夢遠卻沒有露出失望,反而頜首點頭。
陳凱之只是提供了一個思路,而不是高談闊論,這是對的,因為其中要牽涉的東西,實在太多了。
他深深地看了陳凱之一眼,才道:“你坐下吧,好生聽課,不要總是神游了。”
說到神游,他老臉頓然一紅,似乎覺得自己也不太有資格如此教訓陳凱之啊,因為……方才他也神游過了。
他想了想,便道:“待會兒,下了學,你留堂,老夫要檢查你的功課。”
呃……
說了這麽多,看樣子,你倒還算滿意的,可最後竟還是要留堂啊。
陳凱之其實也明白,方才讓自己留堂,屬於懲罰,可現在讓自己留堂,多半是很多老師都改不了的臭毛病,喜歡給人加菜補課了。
陳凱之頜首點點頭,便繼續耐心聽講起來。
待下了學,諸生們一哄而散,陳凱之卻坐在原地。
而劉夢遠依舊跪坐著,等人走幹凈了,方才擡眸起來,看向陳凱之道:“你坐近來。”
陳凱之起身,到了距離劉夢遠更近的位置跪坐下。
劉夢遠目光古怪地看了他一眼,接著道:“凱之,你現在一定還在責怪老夫吧。”
陳凱之搖搖頭:“不敢。”
“口是心非!”劉夢遠冷哼一聲:“你一定是見老夫的文章,可謂是大義凜然,浩然正氣躍然紙上,可實際上呢,遇到了事,老夫卻瞻前顧後,顧慮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能寫出好文章,能通讀四書五經,只能證明你擁有一個不錯的記憶力,也有刻苦讀書的精神,能從這千軍萬馬之中脫穎而出,也證明你是個聰明絕頂之人。
可是……這也不可避免使你成為一個只懂得讀書的書呆子。
正因為如此,太祖高皇帝看到了這個弊端,於是開建學宮,令年紀較輕,想要繼續參加會試的舉人進入學宮,學習的,是經世之道。
所謂經世之道,除了經史的旁征博引,比如這史上,發生了什麽災難,當時朝廷如何解決,最後拿出來討論,來議論這個解決方法的得失。
又或者是一些天時地理的知識,天時地理,對這個時代是極重要的,某個州府,可能因為一場大雨,便要喪失一年的收成,這是何其可怕的事。
經世之學,是學宮裏是最看重的,因此,這裏所強調的,乃是君子六藝。
而這君子六藝之中,包囊萬千,禮、樂、禦、射、書、數。
這禮樂倒也罷了,這是四書五經的內容,所謂讀書明禮,這是基礎,將來會試,是必考的。
而這樂,其實並非只是讓你愉快的玩音樂,不過是陶冶情操而已,讓你有一點情調,別像木頭一樣。
禦本是駕車,可隨著戰車已被淘汰,實則卻是讓你學會騎馬,至於射,便是射箭。
禦射的本質,其實就是讓你能夠強身健體,一副好的身體,總是有幫助一些。
至於書和數,自不必提。
這君子藝,對於會試來說,頗為要緊,卻也未必完全要緊,因為會試所側重的,乃是時文,所謂時文,便是讓你為朝廷獻計獻策,而這六藝只要不落下太多的後腿,就大有希望了。
今日這先生,講的便是農時,滔滔不絕地足足講了半個時辰,陳凱之用心記下,做了筆記。
等到了下午,文昌院裏的數百舉人便哀嚎起來,陳凱之對這樣的學習覺得頗為新鮮,漸漸開始融入進學宮的學習中。
他見人人一臉郁悶的樣子,忍不住問身邊的一個同窗:“下午學的是什麽,何以一個個愁眉苦臉?”
此人和陳凱之挨得近,叫鄭彥,年紀比陳凱之大了不少,頜下早蓄了山羊胡子,其實他早就註意著陳凱之了,這可是讓周教導吃癟的人啊。
一開始,還以為定是一個狂生,可漸漸的觀察,卻發現陳凱之尋常的讀書人並沒有什麽不同,雖是器宇軒昂,面上的表情卻是普通,神色很是平和,先生講課時,他總是全神貫註的。
鄭彥唉聲嘆氣地說道:“下午學的便是箭術,文昌院這兒沒有箭術的先生,因此需去弘武院校場學習。”
他露出猶豫的樣子:“這弘武院的武生,是最令人生厭的,平時我們和他們井水不犯河水,可遇到了這樣的機會,他們總不免要借機收拾我們一番。”
大陳有文武進士之說,不過天下承平日久,漸漸和所有上一世的王朝一樣,朝廷開始重文輕武起來。
在許多人眼裏,武進士自是低人一等。也正因為如此,文武舉人之間,也不免相互瞧不起。
對於文舉人來說,所謂的箭術,其實不過是強身健體罷了,未來的考試重心還是文試,不過大多數讀書人身子孱弱,學宮也自然延續了五百年前的傳統。
文武之爭,其實何止是那朝堂上,便是在這學宮中,又何嘗不是如此?
陳凱之心裏了然,卻是笑道:“這大中午了,這午飯到哪兒去吃?”
鄭彥驚訝地看著他道:“正午?正午只是用一些茶點而已,莫非陳學弟沒有帶點心來?”
臥槽……陳凱之有點發懵了。
鄭彥這才笑道:“你不知了吧,學宮的一切規矩,都源自太祖高皇帝的聖諭,且早已立下遺詔,一字都不得更改,便連這茶點之說,也是太祖高皇帝定下來的。罷了,你若是沒有,便吃我的吧。”
他對陳凱之的印象還算挺好,說罷,便也不客氣,直接取出了一個小包袱,層層撥開,裏頭是荷葉包成的桂花糕,取出一塊分給陳凱之。
陳凱之連聲道謝地接了。
而這時候,陳凱之方才知道,為何這學宮裏會有君子六藝之類秦漢風格的教學方式,還有許多莫名其妙的規矩了。
敢情太祖高皇帝生怕後世的子孫改弦更張,索性定下了鐵律啊。
就說這茶點吧,在秦漢的時候,絕大多數人都只吃兩頓飯的,只有早飯和晚飯之說,因此那時候來上學的人,大多是早上吃飽了,方才出去務工務農,到天黑了,才回來。
這便是所謂的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。
可時代總是會變化,至少大陳的生產力是發展了的,於是這種發展,使生活習慣也開始改變了,於是許多人早上只吃早點,卻改為了正午和傍晚吃晚飯,這便是一日三餐。
唯獨在這裏,因為太祖高皇帝的鐵律,卻依舊還保持著數百年前的生活習慣。
陳凱之心裏不禁想,這個太祖高皇帝,倒是真的不簡單,心裏雖這樣想,心思很快就放在了手裏的桂花糕上頭。
狼吞虎咽地吃了,肚子卻是還沒有任何的飽感,這一塊桂花糕不吃還好,吃過之後,反而愈發的餓了。
他便幹坐在這裏,不好再索要了。
倒是隔壁座位的幾人擠眉弄眼,顯是方才也聽到了陳凱之和鄭彥的對談,再看陳凱之低頭要讀書的樣子,心裏邊了然了。
有人推了一個蒸餅來,道:“陳學弟,我這兒多了一塊蒸餅,你吃。”
陳凱之擡眸,卻見是前座的一個舉人,年紀三旬,陳凱之對他有點印象,是個不茍言笑之人。
陳凱之忙道謝,也不跟餓著的肚子做對抗了,便撿起吃起來。
其他人也不客氣,紛紛解囊,這個道:“這是我娘子做的烙餅,你吃了罷。”
“這是……”
咦,自己竟有這樣的好人緣?
這是將自己當做吃貨啊。
陳凱之哭笑不得,這時肚中實在是餓,又不得不一一道謝。
而接下來,倒像是表演的時間,因為這堆積如山的糕點,陳凱之一個個吃了,一開始,大家還以為自己是熱情過份,這位陳學弟,肯定吃了幾塊便飽了。
誰料七八塊下去,陳凱之很尷尬地繼續吃,連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。
他飯量很大,一方面是年輕,另一方面或許是學習《文昌圖》的緣故。
這案上小山一般的食物,竟是被他一掃而空,眾人皆是咋舌。
那鄭彥哭笑不得地道:“陳學弟,令尊要養你,肯定很辛苦吧。”
陳凱之籲了口氣,打了個飽嗝,總算是飽了:“家父已經過世了。”
鄭彥面色微微一怔,顯然沒想到的樣子,回過神來,一臉歉意地說道:“哎,實在抱歉得很。”
“這沒什麽。”陳凱之搖搖頭。
有了這蹭飯之恩,陳凱之很快便和學裏的人打成了一片,其實鄭彥這些人,是驚訝於陳凱之昨日令周教導吃癟的事,可漸漸發現陳凱之這個人頗好相處,也就漸漸願意和陳凱之打交道了。
陳凱之本就是個善於融入群體的人,何況和同窗之間,也沒有太大的利益沖突,掐頭去尾地說了一些昨日發生的事,卻絕不說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算計,眾人聽得過癮,都笑那周壁運氣太壞。
等到鐘聲響起,鄭彥道:“午課要開始了。”
接著,眾人紛紛動身出了文昌院,個個一副不情不願的樣子,卻是浩浩蕩蕩地往弘武院去。
這弘武院占地比文昌院還大一些,一旦進入,便可感受到它的雄偉,其中最大的便是校場。
一群武舉人,正騎著馬,在這校場中奔騰,一個個雄姿英發,在陽光下的照耀下,他們恣意、瀟灑。遠遠地看到文昌院的“書呆子”們來了,便呼嘯著勒馬而來,一起發出大笑。
為首的人,一身勁裝,顯得英武不凡,他騎術精湛,如惡作劇一般,直接沖到了文昌院讀書人面前的半丈之地。
那走在前的舉人,還以為這馬要直接撞來,驚得發出了尖叫,結果此人卻是硬生生地將馬勒住,隨即,身後的武舉人又一齊發出大笑起來,這笑,顯然是帶著嘲諷的。
呃……這下尷尬了。
陳凱之看著那走在前頭不爭氣的同窗,不禁汗顏,對方怎麽敢撞你呢,你怕什麽?簡直是膽小如鼠,又沒腦子呀。
哎……
後隊的同窗,都朝那武舉人怒目而視。
欺人太甚了,每次都這樣戲弄他們。
那為首的武舉人大笑過後,便下了馬,眉色飛舞地看著驚住的文舉人,陰陽怪氣地道:“這不是張昌嗎?張舉人,得罪,得罪,沒有嚇著你吧。”
“你……你……”張昌氣得發抖,卻是無可奈何,不敢招惹他啊,顯然是怕又被對方捉弄。
這時,卻有一人飛馬而來,厲聲道:“楊逍,不得無禮。”
原來這武舉人叫楊逍!
這楊逍回頭一看,一見是先生來了,忙咋舌,然後乖乖地道:“是。”
說罷,連忙牽著馬,和一幹武舉人一哄而散。
這先生看了陳凱之他們這些文舉人一眼,便板著臉道:“到靶場去,練箭。”
所謂的靶場,便是馬場旁開辟的一處射擊場,眾人便先後進入房舍裏取了弓。
陳凱之隨著人流進去,見這裏陳列著無數保養好了的弓,大小不一,甚至有那牛筋一般的大弓,半人之高,顯然尋常氣力是拉不開的。
同窗們倒是很識趣,紛紛撿的都是小弓。
那先生只背著手,站在一旁似笑非笑地看著,陳凱之能感覺到,這位先生對文舉人,多少也有些瞧不起。
等輪到陳凱之選弓的時候,他瞥了那先生一眼,卻還是隨大流取了一柄小弓,這弓分量很輕,用材也是簡易,握在手裏,沒有絲毫的質感。
取了弓,又取了一壺箭矢,眾人轟然出了箭樓,直接到了靶場。
這先生徐步而來,只是他手裏,卻提著一張拓木所制的長弓,那牛筋拉起的弓弦繃得很直。
只見他信步走到了眾生面前,道:“爾等既來學弓,這弓箭的射法,老夫已經講授過許多次了,不過據說此次文昌院又來了一批新的舉人,老夫還是再講授一次吧。”
他顯得有些沒有耐心,其實這倒可以理解,畢竟任誰都知道,文舉人學弓,只是想要應付一下,將來會試雖也是考,可並非是重點,許多人學起來也是敷衍,就算有認真學弓的,潛力也是有限。
先生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來,陳凱之在人群中用心地聽著,等這先生講完了,方才親自引箭、拉弦,隨即搭箭。
他站好步子,雙目微微一沈,口裏道:“看好了。”
了字落下,那拉滿的牛筋弓弦頓時松開,長箭便如流星一般,在天空劃過完美的小弧,下一刻,嗒的一聲,直沒靶心。
隨即,這先生將弓放下,後退了幾步,目光掃視著這些文舉人讚嘆的樣子,便木然地道:“你們來練吧。”
同窗們便只好舉了小弓,一個個到了靶前,也學著這先生的樣子,只是這小弓的力道很輕,可是要拉滿,卻依然費力。
一個個額上冷汗淋淋的,好不容易彎弓搭箭,等松了弦,這箭矢要嘛軟噠噠地射出去,落地時,距離靶子甚遠,也有的倒是射得遠,卻連靶子都沒有摸到,也有一些較為優秀的,勉強中了靶子,頓時喜上眉梢。
那先生似乎都懶得看文舉人們的練習了,似乎覺得很沒意思,顯得眼神渙散,雖是看向靶場,卻不知在想些什麽。
終於輪到了陳凱之,陳凱之提弓上前,深吸一口氣,他看著靶子,這靶子清晰而見,他的目力,自是無人能及的,而射箭,對目力的要求極高,若是一個人連靶子都看不中,還談什麽射箭?
而這遠在數十丈外的靶子,不但清晰可見,便連那紅心上的小點,竟也清晰無比。
他深吸一口氣,回想著那先生的教導,徐徐地從箭壺中抽出箭矢,隨即開始拉弓。
這是小弓,雖是許多人拉起來大費周章,可是陳凱之一點都不費氣力,甚至陳凱之拉弓時還生怕自己力道用得過份,會將這弓弦拉斷了。
他全神貫註地看著遠處,仿佛感覺到了那對面靶子的紅心處與自己的箭簇似形成了一條線。
甚至……陳凱之有一種奇妙的感覺,他竟隱隱覺得,自己和對面的紅心,仿佛有一種感應一般,似乎是因為體內氣息的緣故,自己的觀感太靈敏了,靈敏到了可怕的地步,以至於竟能做出準確的預判。
“算了,還是別太招搖為好。”陳凱之眼角的餘光看到了那先生擡眸看來,不過只是不屑地瞟了一眼後,便又匆匆地別到了一邊。
陳凱之不想出什麽大風頭,這箭術的功課,畢竟不是重中之重,若是第一次在此射箭,便直接射中紅心,未必是什麽好事。
他嘴角微微勾起一笑,松弦。
箭矢如流星一般,破空而出,隨即,貫穿了靶子的邊緣。
堪堪合格。
而事實上,陳凱之擡眸看了自己的成績,大為滿意,因為自己所要射的,恰恰是自己所要達到的效果。
可即便是中了靶,也引起了不少同窗嘖嘖稱奇的歡呼,以至於連那先生也不禁看過來,覺得奇怪的樣子。
陳凱之連忙收了弓箭,走到了人群中去,鄭彥等人早已興沖沖地湊上來:“陳學弟,你的箭術竟這樣厲害?”
很厲害嗎?
陳凱之哭笑不得,忙謙虛地道:“哪裏,哪裏,慚愧得很,想來是僥幸中的。”
其他人依舊射箭,照例成績慘不忍睹。
尤其是那些射了箭的人,一個個手臂像是脫力的樣子,氣喘籲籲地回來,口裏邊道:“這弓真是難拉開,哎,手快斷了。”
陳凱之也混在人群中,臉上繃著笑,也道:“是啊,是啊,方才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拉開,現在虎口還隱隱作痛。”
哎……跟著一群弱雞在一起……
陳凱之突然有一種想叛變投敵,跟著武舉人們愉快玩耍的心思。
那先生也是敷衍,看差不多了,也就直接下課,眾人像是如蒙大赦一般,便紛紛去還了弓,一副逃之夭夭之態。
一日的功課下來,陳凱之覺得很滿意,白日的農時,他記憶力好,早已記得一清二楚;至於午課,也令他覺得多了一些意外之喜,這《文昌圖》的功效,真是非凡啊。
須知射箭既也是會試的內容,雖不重要,可若是優秀,將來也是加分項,自己要做的,就是慢慢地在箭術課上,漸漸提高自己便可以了。
下學回到師兄的宅子,師兄還未回來,那老門子用濃重的鄉音咕噥了很久,陳凱之才知道,原來那位師兄雇的老婦,身子又不爽了。
話說,她身子不爽已經很多次了,不過她這樣的年紀,倒也情有可原。
只是晚飯還好,可以直接去街上買一些解決,可那堆積起來的衣物……
陳凱之無奈地搖搖頭,當年凱哥在金陵還是挺瀟灑的,衣服臟了,隔壁的不可描述的歌女們都肯幫襯,現在倒好,不得不要親自動手了……
他將自己和師兄的衣物都收拾了,到天井這兒打了水,便開始漿洗起來。
等師兄疲倦地回到家,正好看到陳凱之在晾著衣衫,臉一紅,就明白怎麽回事了。
他忙過來幫襯,好不容易做完了,他踟躕道:“不如去雇個粗使丫頭吧,師兄其實還攢了一些錢。”
陳凱之道:“我倒是有丫鬟的,不過那兩丫頭還在金陵,當初想著初來京師,自己還未落腳,帶上他們多有不便,就孑身一人來了,現在正好我修書回去,請人送他們來。”
鄧健頓時更覺得不好意思起來:“真是慚愧。”
陳凱之果真回到廂房,提筆修書給了荀家,大抵是讓荀家幫忙去王府尋那東山郡王殿下,兌現當初的承諾;除此之外,再去歌樓裏贖一個丫頭。
次日清晨,陳凱之如常的早起,先是去了車行寄信,而後便又去上學。
今日授課的,乃是掌院劉夢遠先生。
文昌院的讀書人顯然都有些畏懼他,他人一到,所有人都大氣不敢出。
劉夢遠輕飄飄地跪坐下後,一絲不茍的樣子道:“今日,講的乃是時文。”
他本就是穩重的性子,開始口若懸河地講述起來,這時文如何別出心裁,如何做題,如何寫出文章,如何迎合經濟之道。
某種意義,陳凱之是頗為鄙視劉先生的,因為在他看來,劉先生雖是有才,可這鴕鳥的性子,實在令他喜歡不起來,不過聽了他的課,陳凱之倒是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。
時文的文法,絕不是亂寫一氣,怎麽舒坦怎麽來。
這時代的文章,雖不似八股那般苛刻,卻也有它的“玄妙”。
他一字不漏地記下,待講得差不多了,陳凱之依然還在回憶著劉夢遠的話,竟是有些出神。
而此時,劉夢遠道:“今日,老夫便出個題,令你們來作答吧。”
他沈吟片刻,便道:“此題倒也平常,就以輕稅賦為題。”
他話音落下,許多人便開始苦思冥想起來。
劉夢遠往眾人臉上掃了一眼,目光最後落在了一個人的身上,道:“汪林,你來答。”
一個叫汪林的讀書人便站了起來,道:“宗師,學生以為,國家能夠長治久安,理應輕稅賦,輕稅賦,乃是國家之根本也……”
聽著汪林的長篇大論,劉夢遠依然板著臉。
這時文什麽最重要?
這一點劉夢遠是最清楚的,時文最重要之處就在於,它必須切合實際,又能耳目一新,想要高中,單憑這等觀點,實在太稀松平常了。
待此人講完了,他板著臉,道:“不過爾爾。”
那汪林露出慚愧之色。
劉夢遠又點了幾個人來答,不過回答,都是大同小異,沒什麽出彩之處。
其實,這也難怪,這種平常的題,不知考了多少次,來來去去,就這些回答,早已讓人生厭了。
劉夢遠顯得很是失望,他目光一掃,卻見新來的陳凱之正發著呆,不知在想著什麽。
劉夢遠更不悅了,便拉長臉道:“陳凱之。”
陳凱之依舊還在出神,坐在一旁的鄭彥忙捅了捅陳凱之,陳凱之這才回過神,茫然地看著無數雙眼睛看向自己。
劉夢遠顯得更不滿意,正色道:“陳凱之,你來答。”
陳凱之汗顏,踟躕了老半天,竟是答不上來。
劉夢遠既是失望,又是覺得可笑,你第一日上老夫的課,你竟神游了,虧得你還是金陵的解元!
他拿戒尺敲了敲身前的案牘,磕磕作響:“答!”
陳凱之皺著眉頭踟躕了老半天:“先生的題目是什麽?”
臥槽……
所有人都震驚地看著陳凱之。
宗師已經出了這麽久的題,也有這麽多人答過了,你陳凱之居然還不知道出了什麽題?
陳凱之發現眾人都看著自己,知道自己游神太久了,忙解釋道:“方才學生聽了宗師對時文的剖析,受益匪淺,不自覺的,在想這時文的事……學生萬死。”
“你……”
劉夢遠可不信,覺得這家夥不但是個刺頭,居然還如此頑劣,到了現在,還想狡辯,他沈著一張臉,厲聲道:“你……你站著,今日下學之後留堂!”
陳凱之無語,卻也知道師命不可違:“是。”
劉夢遠餘怒未消,雙眸瞪著陳凱之,慍色道:“這輕民賦,竟都不知道如何答,你……你真是……”
輕民賦?
這就是題嗎?
陳凱之想都不想,脫口而出:“學生可以試著來答一答。”
劉夢遠有一種想死的沖動,現在這家夥又要來答題了,還答個什麽,連課都不好好聽,難道還能有什麽高論?
“答什麽題……”
話還沒出口,陳凱之已經率先開口說道:“學生以為,這輕民賦,根本沒有道理。”
真是……語不驚人死不休啊。
鄭彥嚇得臉都變了,不斷地去掐陳凱之的腿,示意陳凱之這題答錯了。
其他人也都是面面相覷。
沒有道理啊。
這輕民賦,可是無數大儒提出來的啊。
多少人認為,輕民賦方才是國家長治久安之道。
陳學弟……被先生罰留堂就留堂吧,可你竟這麽答,也太喪心病狂了吧,這……這是作死啊。
先生等下一定絕對得抽你手心!
劉夢遠也是一呆,顯然陳凱之的奇談怪論,讓他木然了。
沒見過這樣的刺頭啊,你這也太猖狂了,前日整了周教導不說,現在收你進了文昌遠,你倒是好,上課神游,神游了倒也罷了,讓你留堂,你卻這樣答題,這題若是在科舉,只怕第一句就直接叛你滾蛋。
他正待要責罵。
陳凱之卻是一臉鎮定地徐徐道來:“之所以輕民賦沒有道理,在於要先明白,朝廷為何要征取賦稅。朝廷征取賦稅,在於賑災,賑災是什麽?是救民。也在於練兵,練兵在於什麽?在於保民。在於緝盜,緝盜又是為何呢?這是在於安民啊。何況還有修橋鋪路,推行教化,這樁樁種種,無一不是利民。”
劉夢遠呆住了。
因為他突然發現,陳凱之所說的,並不是沒有道理。
陳凱之完全不顧眾人驚愕的目光,從容淡定地接著說道。
“既然賦稅的意義,在於救民、保民、安民、利民,那麽為何朝廷不能征取賦稅呢?又為何,有人因為稅賦的多寡,而爭論的面紅耳赤呢?這是好事,可是唯獨,有人害怕朝廷加賦,大抵就在於,這本該用來安民保民的稅賦,結果卻挪作了他用,不能用到實際之處,反而被層層克扣,亦或者,被挪用去當做廟堂之上,某些人的享樂之用。”
“因此,人人都希望減輕賦稅,可是學生,卻不以為然。”
“問題的根子,不在於稅賦的多寡,而實際上,卻在於賦稅是否能夠取之於民、用之於民!”
取之於民,用之於民!
劉夢遠身軀一震,雙眸睜大,很是吃驚地看著陳凱之。
他從未聽說過這樣的高論,可事實上,此句一出,突然給他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。
看著陳凱之的雙眸裏滿是亮光,很期待陳凱之繼續答下去,相比於方才諸生的答案,這陳凱之的答案,不但讓人耳目一新,而且竟有一種……很奇妙的感覺,就仿佛陳凱之的話,突然讓他打開了一個新的大門。
陳凱之繼續道:“既然如此,那麽朝廷不在取之於民、用之於民方面下手,盡力使這賦稅用到該用的地方,卻是一味的減輕賦稅,這便是不負責任之舉,因為國家想要安定,就必須練兵,一旦災禍來臨,百姓們顛沛流離,朝廷就必須賑濟,陳舊的道路,需要修葺,百姓也需要教化,修建學堂。這些,無一不需要賦稅,減輕了賦稅,若是出現了邊患,朝廷不能盡安民之責,發生了災荒,朝廷想要賑濟,卻不可得,以至餓殍遍地,那麽,這到底是愛民還是害民呢?”
“賦稅的根本,不在於征,而在於用,一味的在征取多寡上做文章,以學生淺見,不如在用上做文章,朝廷理應將心思放在用上,如何使稅賦不至損耗,如何至稅賦不至貪占,又如何使它們用在該用的地方,才能做到利國利民,若是一味減輕,那麽要朝廷,要天下各州府又有什麽用呢?先生,這是學生的淺見,還望先生賜教。”
劉夢遠竟是呆住了,一臉的震驚。
陳凱之引用的,乃是後世的對稅的理解。
其實很簡單,減稅是沒有意義的,因為國家的職能需要發揮,一味的減稅,只會弱化國家的作用,而國家的職能一旦弱化,一旦災難來臨,或是國家受到侵略,甚至是道路的修建,農田水利設施的修築、醫療、教育,這些,都是需要錢的。
而國家不能生錢的,錢從哪裏來呢?
當然是稅,因此稅賦,幾乎是任何形式國家的根本。
正因為收稅乃是根本,那麽作為國家,應當做的該是如何稅賦用在刀刃上,因此才需要審計,需要監督,需要論證,但是……卻絕非是減稅。
劉夢遠呆呆地看著陳凱之,這一次,是他恍惚出神了。
他一開始覺得,陳凱之這是“奇談怪論”,可細細一思,竟是覺得有些恐懼,因為陳凱之的話,一丁點都沒有錯。
單憑這個回答,足以震驚四座,也足以讓人耳目一新,甚至……這還給人一種切合實際的感覺,這樣一想,竟發現果然那輕稅賦,確實有些不太實際了。
“先生?先生……”
劉夢遠老半天不吭聲,陳凱之心裏苦笑,低聲喚了他幾句。
這一次輪到劉夢遠茫然地回過神來,道:“你……你說什麽?”
陳凱之苦笑道:“先生,學生在問,先生以為如何?”
“啊……”劉夢遠想起來了,方才陳凱之在答題,而自己因為他的題答得太好,就和陳凱之所說的一樣,不自覺的,開始權衡起陳凱之答題的利弊,所以……
他頓時汗顏,凝視了陳凱之老半天,才繃著臉道:“這是你哪裏學來的道理?”
陳凱之總不能說,這是自己上輩子學來的吧,因此他淡淡笑道:“只是學生自己瞎琢磨出來的。”
劉夢遠又懵逼了。
因為這數百年來,大陳朝的大儒們,幾乎是統一的口徑,都是以減賦為主,在天下人的心裏,減賦便是愛民,這幾乎已經形成了定式,根本沒有人會往這取之於民、用之於民的上頭去想。
可陳凱之一番話,真是將劉夢遠點醒了啊,他甚至相信,若是陳凱之拿這個去跟別人說,只怕許多人也會點醒。
這……才是經濟之道啊。
經濟之道的本意,就是要切合實際,這數百年來,每一個人都高呼愛民減賦,可事實上,減賦當真對萬民有好處嗎?稅賦越來越少,朝廷所能開拓運河的能力越來越低,官兵的質量越來越差,每一次賑災,都是捉襟見肘,所謂的教化,流於形式,喊得倒是兇得很,可窮苦的人,又有幾個能讀書呢?
越是減賦,結果百姓們,哪裏得到過什麽實際的好處?河堤不修築,一個大水,便是數十上百萬百姓一年的收成毀於一旦,明明只是一河之隔,卻因為不曾修橋鋪路,結果兩岸的百姓,卻不得不繞了數十裏的路,才能到達彼岸。
前幾年,山越叛亂,朝廷倉促平叛,可只因為庫中的錢糧不足,竟還要向富戶告借,官兵的武備松弛,一場叛亂,足足持續了一年之久,死了多少軍民百姓?
劉夢遠終於深吸一口氣,吐出了一個字:“好。”
他目光炯炯,說了一個好,表達了自己對陳凱之答題的滿意。
接著,似乎他還意猶未盡,又道:“好,好啊。”
又連說兩個好,甚至他心裏認為,單憑這個論點,就足以靠一篇時文,震驚天下了。
呼……他忍不住道:“那麽,又該如何做到取之於民,用之於民呢?”
看著劉夢遠直直地盯著自己,一雙眼眸帶著明顯的期許,陳凱之心裏想笑,宗師這是沒玩沒了了。
他想了一下,便道:“想要徹底杜絕一切鋪張浪費,固然是不可能,可既然如此,朝廷的方向,理應是盡力去做,具體的方法,學生一介書生,哪裏敢大放厥詞?不過想來,朝廷若是順著這個思路,未必沒有解決的辦法。”
陳凱之這算是沒有給出實質的回答,但是劉夢遠卻沒有露出失望,反而頜首點頭。
陳凱之只是提供了一個思路,而不是高談闊論,這是對的,因為其中要牽涉的東西,實在太多了。
他深深地看了陳凱之一眼,才道:“你坐下吧,好生聽課,不要總是神游了。”
說到神游,他老臉頓然一紅,似乎覺得自己也不太有資格如此教訓陳凱之啊,因為……方才他也神游過了。
他想了想,便道:“待會兒,下了學,你留堂,老夫要檢查你的功課。”
呃……
說了這麽多,看樣子,你倒還算滿意的,可最後竟還是要留堂啊。
陳凱之其實也明白,方才讓自己留堂,屬於懲罰,可現在讓自己留堂,多半是很多老師都改不了的臭毛病,喜歡給人加菜補課了。
陳凱之頜首點點頭,便繼續耐心聽講起來。
待下了學,諸生們一哄而散,陳凱之卻坐在原地。
而劉夢遠依舊跪坐著,等人走幹凈了,方才擡眸起來,看向陳凱之道:“你坐近來。”
陳凱之起身,到了距離劉夢遠更近的位置跪坐下。
劉夢遠目光古怪地看了他一眼,接著道:“凱之,你現在一定還在責怪老夫吧。”
陳凱之搖搖頭:“不敢。”
“口是心非!”劉夢遠冷哼一聲:“你一定是見老夫的文章,可謂是大義凜然,浩然正氣躍然紙上,可實際上呢,遇到了事,老夫卻瞻前顧後,顧慮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